动态焦点:贵州:强化基础注重创新 文旅复苏动能强劲
来源:人民网-贵州频道    时间:2023-01-14 09:01:53

岁末年初,贵州文旅部门向外界发布了一批“多彩贵州·南方滑雪”产品。当听闻贵州也有滑雪业态,哈尔滨游客王明明一脸诧异。

实际上,在六盘水、贵阳花溪等地,滑雪运动已渐成风气。以六盘水为例,近两年来当地抢已打造3个北纬26度以南、我国纬度最低的天然滑雪场,共建有高、中、低赛道21条,每日能同时容纳约1.5万游客。“一定要去玩上一番!”王明明说。

玉舍雪山滑雪场。贵州文旅厅供图


(相关资料图)

将“不过山海关”的冰雪运动,搬到了西南贵州,打造成“最南滑雪目的地”,贵州滑雪业态的从小到大,创新发展,是贵州近年来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体现。

近年来,作为传统旅游大省,面对从井喷发展态势到受疫情冲击暂缓发展的局面,贵州紧盯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目标,在旅游资源开发、旅游产品供给、服务与品牌等方面创新发力,为产业复苏提供强劲动能,助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将贵州作为出行首选之地。

强化跨界融合 深度挖掘“宝藏景点”

“你以为我在景区,实际上我在服务区……”在位于贵州首个国家级3A景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、有“全国高速公路旅游特色服务区”之称的“天空之桥”服务区,一名外地网友将航拍的平塘特大桥、服务区全景配上文案上传至短视频平台,迅速冲上热榜。“壮观”“神奇”“有机会一定去看”……视频收获近5w观众点赞。

贵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排全国第五位,综合密度西部第一位,共有2万余座桥梁。以贵州公路实现跨越发展的契机,贵州多部门以桥为景,向路借力,持续多年开展“多彩贵州·最美高速”创建,打造新型高速公路服务区、建设主题景观带,将公路打造成为“入黔第一景”。

贵州公路串路成景。贵州文旅厅供图

旅游资源挖掘,是产业持续增长的前提。在深挖传统“天然大氧吧”“山地公园省”山水人文旅游资源的同时,贵州不断在发展中找到新的瞄点,开发新的资源。

位于铜仁的万山素有“中国汞都”之誉,水银产量曾是亚洲第三、中国第一。20世纪80年代后,汞矿资源枯竭,相关企业被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。2015年7月,万山引进企业,在生态修复的同时,对原汞矿遗迹遗址和文物进行和保护性的整体连片开发利用。职工宿舍楼改造成“悬崖宾馆”、外籍专家楼被改造成俄罗斯餐厅、地下矿洞变成了“时空隧道”……不久,这座废矿上建起的“朱砂古镇”取得成功,2019年,朱砂古镇先后被评为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“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“第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单位”。

酱香白酒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给文旅资源提供了支撑力。以茅台主产区仁怀市为例,依托当地集聚的红色资源、酒文化资源、自然资源,当地着力推动文旅融合、酒旅融合,实现了旅游从无到有。2021年,仁怀市共接待游客769.71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79.47亿元。2022年上半年,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1.09亿元,同比增长29.41%。

贵州现有中国传统村落724个、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12个,传统村落的保护中也有突破点。通过在保护中适度开发,截至目前,贵州省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4个、重点村45个,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23个。

西江千户苗寨。贵州文旅厅供图

通过在交通基础设施、生态文明建设、传统村落保护、工业开发等工作中找到开发路径,贵州文旅资源开发近年来与地方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,呈现范围越发宽,内涵越发丰富的趋势。

据统计,当前,贵州登记旅游资源单体已有82895处。其中,自2016年以来,全省新增旅游资源单体共216处,包含地文景观、水域风光、生物景观处、天象与气候、遗址遗迹、建筑与设施、旅游购品、人文活动处、乡村旅游、红色旅游、山地体育旅游、康体养生旅游等各个领域,为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丰富市场供给 守住产业“烟火气息”

“十三五”,贵州旅游发展迅猛。根据统计,2016年开始,贵州省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%。2019年,贵州旅游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318亿元,旅游接待总人数113526万人,旅游总收入跃居全国第3位,游客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,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增至11.6%,成为当之无愧全省支柱产业之一。

不过,“十四五”开局,蓄势待发的贵州旅游业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。面对流量减少、游客距离变长、门票收入减弱等挑战,“转思路”成为贵州旅游市场近三年来的发展主题。2020年来,贵州持续创新旅游产品供给,复苏旅游市场,守住旅游人气。

黄果树瀑布。贵州文旅厅供图

针对疫情期间深度游、过夜游市场收缩,贵州鼓励各景区结合多轮文旅消费券及门票补贴政策,加大投入积极开发“门票外”业态。黄果树旅游区推出“夜游黄果树”项目,以5A级自然峡谷景区为载体,打造国内首个自然峡谷沉浸式光影秀,丰富了黄果树旅游区旅游业态,填补夜间旅游空白,成功让游客慢下来、留下来。上半年,景区接待游客、旅游总收入均实现增长。

围绕本地游和周边游持续火热特点,贵州推出“春季赏花旅游”“贵州人游贵州”等活动,倡导以自驾、高铁为出行方式的2小时度假圈,推出系列市内文博旅游产品、赏花踏青旅游产品、乡村旅游产品、微度假旅游产品、清凉避暑产品、户外露营产品等备受市场青睐。在贵阳市开阳县,2022年油菜产业增加了一轮“丰收”。“赏花海”“卖蜂蜜”“找乡愁”……得益于贵州“春季赏花旅游”线路的推广,当地文旅部门初步统计:2022年,以油菜花为主的农村赏花旅游人次将获突破,旅游综合收入有望突破1亿元。

开阳禾丰乡油菜花海。人民网 龙章榆摄

部分景区还疫情契机的人员抢抓窗口期,提质改造景点。毕节百里杜鹃景区完成5A景区百里杜鹃景区,开展“扩容行动”谋划了一批温泉康养、医疗康养业态,走出了“花期之外、花区之外”的发展短板。

再看数据,在严峻的疫情挑战下,2021年,贵州省旅游接待总人数6.44亿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6642亿元。虽然贵州旅游规模只相当于2016、2017年的水平,但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,守住了产业的发展基础,留住了景区的“烟火气息”。

提升服务能力 全力打造“满意贵州”

2021年12月,黔菜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。此次标准发布后,贵州辣子鸡、酸汤鱼、宫保鸡、古镇状元蹄、贵州羊肉粉、贵州牛肉粉、遵义豆花面、贵阳丝娃娃等黔菜代表菜品的源流、图例、术语与定义和原料及要求、烹饪设备与工具、制作工艺中初加工、加工和调味、烹调技术、盛装、感官要求、最佳食用时间与温度等有了具体制作标准。

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,省商务厅、省市场监管局、省民宗委、省工信厅、省科技厅、省农业农村厅等为成员单位,同时,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贵州饭店、亮欢寨、贵州龙、四合院、黔厨实业、怪噜范等42家黔菜相关单位、企业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共102人参与标准建设……举全省食品界力量,精心“烹饪”一桌“黔菜”,目的是让各地游客在贵州吃得正宗,吃得满意。

贵州积极开展餐饮技能大赛推动文旅加快复苏。人民网 龙章榆摄

服务是旅游业的根本,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。围绕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旅游各个环节,贵州对景区基础设施、景区品质、住宿品质、餐饮品质、人才素质、服务品质、旅游环境持续升级提质。截至2021年,贵州布局新建和改扩建30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、750个游客购物场所、5000余座旅游厕所,省内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均实现30分钟左右进入高速公路网,酒店、民宿、旅行社等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2021年,全省百万人次游客投诉件数较2019年同比下降4%以上。

2022年,贵州进一步加码旅游服务质量建设力度,下发《贵州省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》,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、旅游市场治理能力建设、强化文明旅游工作、强化旅游安全应急保障、强化旅游人才培养保障、强化旅游标准化建设、强化旅游信用体系建设等作为重点工作,提出22条具体工作目标任务,到2025年,全省百万人次游客投诉件数较2019年下降10%以上的目标。

围绕目标,方案的内容正转为实实在在的行动。贵州持续扩展各平台、渠道,开展“满意旅游痛客行”活动,收集痛点,补齐短板。去年7月,西安一名网友携父母和女儿一同到黔旅游。感受到十分畅快旅游体验的同时,该名网友将途中发现的“希望增加特色商品购物店”“希望加强导游培训”两个意见在人民网“领导留言板”向留言反馈。对此,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“照单全收”,详细介绍政策后向网友承诺,下一步将全力推进旅游商品购物店改造提质工作,不断加大贵州特色旅游商品宣传推介力度,为游客提供更优服务。

抢抓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,贵州开发“一码游贵州”平台,收录全省737家景区。近年来,平台不断丰富平台门票预约、旅游咨询、语音讲解、公服定位、投诉建议等服务内涵,进一步扩大网上服务半径,让游客乘兴而来、满意而归。

毕节化屋景区实现移动5G网络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。贵州移动供图

当前,贵州开启2022年“冬游贵州”优惠活动,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2月28日,游客在黔旅游享受免票,自驾、住宿和旅游商品减半,住宿减半优惠的“一免三减半”优惠,全力复苏旅游产业。

抢抓时间,贵州省文旅厅迅速组织实施全省旅游“三大”专项行动,在A级旅游景区、星级饭店、等级旅游民宿、旅行社和文博场开展大培训、大演练、大排查。

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贵州冬季旅游已全面启动,旅游市场将迎来快速恢复发展,贵州旅游行业将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,苦练“基本功”,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,做好省内外游客在黔旅游服务保障工作,为贵州旅游复苏提供强力支撑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汽车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,